公司新闻
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 >

产品详情

“离京避霾”非长久之计 凸显生态环境治理焦虑

点击:次 更新:2017-01-06 15:56:54 来源/作者:

       在一片烟雾朦胧中,迎来了新的一年。站在颐和园知春亭上向西北望去,标志性景观建筑佛香阁已经若隐若现。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,新年第一天,北京市接待旅游人次62.88万人,同比下降10.71%。由于空气污染严重,元旦小长假主推室内活动。“跨年霾”令不少市民选择离京避霾,短途周边游因而备受青睐。
       理性来说,“跨年霾”成为市民短途出游的驱动,谓之“离京避霾”,多少都有噱头的成分,节假日扎堆出游早已是旺盛的需求,有没有雾霾诸如短途的周边游都是节假日常态,譬如每年的五一、平时的双休,莫不是如此。当然雾霾当下,换个环境休闲放松一下,顺便呼吸几天干净的空气,对于许多都市人而言,也是内心的愿望,所以,“离京避霾”承载着社会普遍的环境焦虑。
        其实,远不止于假日出行,在一些雾霾严重的城市,人们日常许多的生活都离不开雾霾的话题,抱怨、吐槽、调侃的比比皆是,充斥网络与自媒体。如此语境下,“离京避霾”更有不可承受、逃离后快的解读,也是对生态环境焦虑的情绪化表达。
       “离京避霾”从一个另类角度放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困境,逃离只能满足短期的诉求,赖以生存的城市像一根无形的绳索,捆绑着大多数市民,不是说逃离就可以彻底远离的。毫无疑问,“离京避霾”还承载着居民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强烈愿望,提醒政府加大雾霾治理的投入,完善治理措施,使城市空气质量得以逐步改善,让呼吸干净空气的需求重新变得简单而自然。
      当然,治理雾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,绝非朝夕之功,雾霾是污染物长期积累的结果,如同人体的疾病,痊愈需要靡费周期。这也意味着,如何纾解社会的焦虑,与持续有效地治理雾霾污染,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。毫无疑问,这就需要市民有效地参与到生态环境的治理之中,充分享有参与治理的话语权和监督权,不断增强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透明度,用公信力驱散萦绕在市民心头的“雾霾”。